体制内男生现在是越来越吃香了

zhangyi 13
2025-03-15

"你们单位今年招了几个男生?"上周同学聚会上,这个问题成了最热闹的下酒菜。在省发改委工作的老同学张涛苦笑着伸出两根手指:"9个新人里就2个男生,处长现在天天念叨'阴盛阳衰'。"

这句话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。在商务系统工作五年的我突然意识到,单位走廊里高跟鞋的脆响确实越来越密集。去年单位组织青年干部培训,40人的教室里只有8位男同事,休息时茶水间排队的场景,恍惚间让人以为误入了女子学院的公开课。

放眼看去,单位通讯录上都是一个男处长带着一群女兵,零星点缀的男生也是快退休的老头子居多,年轻男干部真是少得可怜。每次进新人只要是男同志,各个业务部门都争着抢着要,没办法啊,男女比例失衡太厉害。

打开2023年国考录取名单,某省直机关的公示栏里,清一色的"王雪""李婷""张萌"中,零星点缀着几个男性名字。负责招考的刘处长私下透露:"不是我们搞性别歧视,行测申论能过线的男生实在太少。"去年他们单位设置的5个综合管理岗,笔试前30名里只有7个男生。

这种状况在基层更为明显。前年表妹参加某地市公务员面试时发现当天面试等候室40多人里面,穿西装的男学员两个手指头数得过来。犹记得前些年,我一朋友考某市公务员,模拟面试时候答题磕磕巴巴,以为没戏了,结果竟然考上了。

再后来,他又考上了深圳某地公务员。我至今记得朋友讲述的黑色幽默:他面试时结结巴巴的作答,竟因全场独一份的喉结震动而意外通关。但凡能够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男生,就已经有了天然的优势。

这种性别结构的逆转,正在悄然改写体制内的生存法则。上周五下班时,隔壁办公室的李处长抱着纸箱站在走廊发呆——她的处长职务暂时由副处长代理。"三年抱俩确实耽误工作,"人事处的王姐边整理产假申请表边摇头,"上次巡察整改的台账,交接了三次还没理清楚。"

某次处级干部选拔的民主推荐会上,我亲眼目睹了戏剧性一幕:当组织部长询问"有没有合适的女干部人选"时,会场陷入了漫长的沉默。最终上报名单里的5个名字,清一色都是男性。"不是我们保守,"分管人事的副书记会后解释,"符合任职年限的女同志要么在休产假,要么刚返回岗位需要适应期。"

面对这种结构性优势,我们感慨,现在体制内的男生真是越来越香了。体制内的性别天平正在经历奇妙反转。当"妇女能顶半边天"逐渐演变为"男儿已成稀缺品",这场静默的结构性变革,正悄然重塑着权力场域的生态法则。

那些穿梭在女同事海洋中的零星深色领带,是否预示着新的性别困境正在形成?这个问号,悬在每张产假申请表的上空,飘在每次干部讨论会的间隙,最终将沉淀为时代考卷上的必答题。


客服
关注